今年“雙11”,阿裡巴巴賣出571億元,這一數字震撼人心。同一天,騰訊公司推出微信電話本。有了這個電話本,人們可以撥打免費網絡電話。新興互聯網企業虎口奪食,搶走大量的市場份額與利益,是傳統運營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。
  互聯網企業高歌猛進,傳統產業如坐針氈。“雙11”推出6年,從0.5億到571億,從短信免費到電話免費,從“人人逛街”到“人人逛網”。這一切,來得實在太快。
  爆炸式膨脹、病毒式擴散,進逼、擠壓、顛覆,面對互聯網的衝擊,傳統產業紛紛患上“互聯網焦慮”。他們有的調侃“要是沒有互聯網該有多好”;有的一股腦扎進互聯網行業,開始前途未卜的“互聯網衝動”;有的則或明或暗動用各種力量,設柵欄、築壁壘,阻擋互聯網企業的進軍。今年上半年,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金融業的對決,就是典型案例。
  面對“互聯網焦慮”,華為掌門人任正非說過,傳統產業要少一點“互聯網衝動”,互聯網沒那麼可怕。言下之意,可怕是傳統產業自己缺少定力和活力。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。在互聯網的衝擊下,許多傳統產業步履維艱,捉襟見肘,利潤下滑,人才出走。對此,很多人慨嘆:都是互聯網和新經濟惹的禍。事實果真如此?不見得。
  經濟學上有兩個著名的詞語:“資源詛咒”和“溫水煮蛙”。前者說的是,資源越多,越容易窮,原因是躺在資源上吃紅利久了,人會變懶,改革創新的動力會消失;後者則強調,對環境漸變,人容易忽視警惕,等意識到危險,已來不及。以此對照傳統產業,不難發現:他們或壟斷資源、不思進取;或機構臃腫、人浮於事;或官僚作風、機制陳舊;或管理混亂、效率低下……這一切,哪個是互聯網惹的禍?對傳統產業來說,與其不著邊際地迎戰互聯網,不如“退而織網”,扎實做好你自己。
  “雙11”的震撼餘波仍在,微信電話本的衝擊波才起步,互聯網產業層出不窮的營銷創新、產品創新、技術創新讓人眼花繚亂,也讓人激情澎湃。正是這種創新,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,推動社會的進步。可以肯定的是,互聯網產業對傳統產業的進逼只會加力,不會鬆勁。
  在北京APEC會議上,習近平主席說:“惟改革者進,惟創新者強,惟改革創新者勝。”千破萬破,創新不破,如何找到一條道路,讓傳統產業能夠像互聯網產業一樣,向自己宣戰,向頑疾進擊,創新、創新、再創新,才是解除“互聯網焦慮”的根本之道。  (原標題:“互聯網焦慮”破解之道在創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q96yqdf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