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北京第50中學,女教師在解答高考生的問題。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昨日,高考生小安談起她的高考志願時說,要去“南開”。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今年五一,木蓉和家人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游玩時拍照留念。受訪者供圖近日,北京潞河國際教育學園畢業典禮上,身穿畢業服的孔祥辰和父母合影。 受訪者供圖5月20日,劉一夫來到朝陽大悅城同哆啦A夢合影,當時已被錄取的他提前過暑期。 受訪者供圖
  明天,北京7萬高考生將走上考場。他們高考前的最後時光里,有的淡定保持生活節奏,有的依然苦讀至凌晨。還有一群特別的高三畢業生,他們或是已經選擇了出國等不同道路,或是已經被保送、提前錄取。此時的他們,是自信滿滿,抑或措手不及?無論選擇怎樣的人生“徵程”,如今都已無法改變,唯有收拾起勇氣與信念,直面這場命運之戰。
  普通考生
  ■ 人物檔案
  姓名:小安、木蓉、科敏、曉陽(均為化名)
  年齡:均為18歲
  身份:分別是50中、20中、96中高三畢業生,某高考培訓機構學生
  “人生可以是多選題”
  5月28日,20中的學生木蓉轉發了一條關於高考“七要七不要”的微博,配的“表情”是一隻健壯的胳膊,以及“加油”兩字。
  她沒有改變凌晨入睡的作息時間,“平常心就好。”兒童節木蓉還發了條微博祝自己“兒童節快樂”,她覺得人生可以是多選題,並非只有高考這一條路。
  “考不上當個老師也不錯”
  考試越來越近,木蓉說她沒有受到來自高考的壓力,依然和同學們打打鬧鬧。木蓉甚至覺得,高中三年就是這麼平平常常,甚至有些“渾渾噩噩”地過來了。
  提起高考,高三生曉陽也顯得頗為輕鬆。在報志願時,一方面堅持了自己的興趣,選擇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外語相關專業,另一方面為了保底,也填報了首都師範大學師範類專業,因為她已在4月份通過了該校提前測試,只要成績過線即可錄取。
  曉陽回憶,她經歷了一輪筆試和一輪面試,筆試主要是一些心理測試的選擇題,面試都是臨場發揮,“根據考官提的問題如實回答就行了”。
  她說,當時首師大面試時要求唱一首兒歌。“雖然與高考科目關聯不大,但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尋找狀態、感受考場氛圍的機會。”4月30日,曉陽收到了提前批錄取的通知,“心裡踏實了些。”
  因為這意味著,她可以在填報一批志願時,選擇心儀的外語專業。“運氣好就去了,考不上的話當個老師也不錯。”離考試還有一周時,曉陽的心態很放鬆,課餘也和木蓉一樣,和同學們嬉笑打鬧。
  考前無壓力 考點都不看
  端午假期歸來,北京市的部分高中為畢業生們舉辦了高考動員會和畢業典禮,離別的心情似乎讓考試的影子遠了一些,木蓉將與同學們的合影發到了微博,說“儘管來不及道別,但總還能再見。”
  有教師說,大考前的畢業典禮對於學生來說或許是一次情緒的宣泄,96中的科敏拿著老師寫給自己的留言信紙,笑得很燦爛。
  她連考點都不必看,“就在50中,離家步行10分鐘。”科敏表示,考試當天可以踏踏實實地睡到8點起床。
  同樣不用看考場的還有50中的小安,因為她的考場就在本校。“不緊張,也不焦慮。”5日中午早早出現在食堂等待開飯的她很平靜,高考前的生活維持著一如既往的節奏,寄宿生們按規定的作息時間自習、吃飯、休息,飯桌前小安沒忘了招呼班主任一起坐。
  談起小安,任課老師很自豪,“她是我們的才女。”老師對小安的成績很有信心。但小安沒有報考北京的學校,而是南開大學,“同等分數下,能考上的學校中,這所更有名。”
  雖然嘴上說沒壓力,但高考前木蓉還有一件事要做——等待一個專門發佈星座運勢的微博賬號更新。“想給自己增添點好運氣,但她相信高考不是命運的終結。”
  100來天的時候感覺有些緊張,現在已經很平和了,每天看點題保持感覺,高考也就這樣過去了。 ——小安
  ■ 人物檔案
  非京籍生
  姓名:劉一夫
  年齡:18歲
  身份:石景山禮文中學高三畢業生
  錄取學校: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校
  幸運撞上異地高考開放首年
  劉一夫暑假要比其他參加高考的“小伙伴”長兩個月。對這名18歲河北承德少年而言,由於非北京戶籍,近三年以來,他和家人始終擔憂在哪高考的問題。幸運的是,今年北京首次允許非京籍考生報考,目前他已被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校錄取。
  一歲來京的“河北人”
  劉一夫的老家在河北承德,不到一歲時,他就跟著來京工作的父母住在了石景山。如今已在京生活了17年的劉一夫,不論打扮,還是說話腔調、生活習慣,都是個地道的“小北京”。
  “我對北京比河北熟多了。”劉一夫說,在他心中,石景山更像他的家。小學、初中、高中,他都活動在北京這片最西邊的城區。
  劉一夫表示,自己雖然戶口本上的籍貫一欄填的不是北京,但他一直認為自己和同學沒什麼兩樣,同學們都對他也充滿認同感。
  怕異地高考曾研讀河北教材
  3年前,“高考”這個名詞開始像夕陽緩慢斜下來的影子,愈發清晰地浮現在劉一夫面前。他開始意識到由於自己的籍貫,高考會比小伙伴們更多一層“麻煩”。
  回老家時,劉一夫特別打聽了在河北高考的情況。他還找來河北的高中課本,研讀教材上的知識點,發現“他們學得比北京要更深、更難”。
  劉一夫和父母開始焦慮,擔心以他在北京的學習程度,回河北高考會吃虧。“也沒辦法。要不然就先花點錢上私立大學。”劉一夫和父母交換了這樣的意見。
  提前兩個月完成高考“徵程”
  沒想到一上高三,北京異地高考的新政便出台了。“深深地鬆了口氣。”“驚魂初定”的劉一夫覺得自己很幸運,趕上了異地高考“曙光初綻”的頭一年。
  今年3月,劉一夫報考了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。“感覺這個學校好進,而且專業比較喜歡。”劉一夫把參加提前招生的26所學校瀏覽了個遍,最後選擇了該校。“語文英語是會考成績B以上,免筆試,報的專業不需要數學。”隨後他參加了學校面試,他記得老師問了他“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”等問題。
  如今,在劉一夫腦海裡,所有和高考相關的情節,像一場夢境般迅速地滑過。但有一個日期他記得非常清楚——4月5日,那是他被學校正式錄取的日子,這也意味著他提前完成了高考的“徵程”。
  不過,他還惦念著備考的同學們。“他們現在也放假了,自己在家複習呢。”不少同學都對他表示了羡慕之情——覺得高考衝刺這段日子實在太“虐”了。
  受政策所限,劉一夫今年只能報考高職,但在他的求學規劃中,“續本”還是必須要過的一關。“畢業之後希望再多學一點東西。”
  希望北京的異地高考政策能夠越來越完善。希望今後和我一樣在北京生長的外地戶籍孩子,能夠有更方便的高考途徑,並有更多的選擇。畢竟受的教育、學的教材各地都不同,不放開異地高考,學生要多受很多的苦。 ——劉一夫
  出國學生
  ■ 人物檔案
  姓名:孔祥辰
  年齡:18歲
  身份:北京潞河國際教育學園高三畢業生
  錄取學校: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
  初三就決定高中畢業要留學
  同齡人苦戰高考時,通州區潞河國際教育學園的孔祥辰已手握9所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,即將成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teve。這條通往大洋彼岸的道路,將滿18歲的孔祥辰已走了三年。
  父母“啟蒙”邁上留學路
  孔祥辰的生日是7月4日,正好是美國獨立日。在他童年的記憶里,英語是電腦游戲上的start,是極品飛車裡的accelerate。但一直到15歲,還是北京理工附中一名初三生的他,都感覺美國的土地離自己很遙遠。
  孔祥辰的爸爸長期在國外工作。初三畢業前的春節,爸爸向他提議,高中能否報考北京潞河國際教育學園,大學到國外就讀。
  “第一反應是不可能,去國外念書,天天說英語,和當時的生活距離太遙遠了。”後來,孔祥辰去“考察”了下學校,感覺很有趣——一個年級只有八九十人,英文授課,學生到高二高三可以選修,和“傳統”高中很不一樣。在父母鼓勵下,15歲的孔祥辰開始邁向國外留學的道路。
  美國讀完高二不再怕留學
  孔祥辰高一寒假,潞河國際教育學園和美國的一所高中有交流項目,他被交換到美國學習了兩周。隨後,他又在美國念了高二。在那個學校里,只有他一個中國孩子。
  一天孔祥辰發燒了,早上起來糊裡糊塗地喊“媽”,之後發覺不對。“沒有人再和你說中文了。”
  一年後,他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。高一上學期,孔祥辰第一次的托福成績是50分,比及格線72分還低不少。高二回國後的暑假,他的托福考了98分,成績幾乎翻了一倍。
  除了語言,孔祥辰感受最深的是美國課堂的氛圍。孔祥辰的課表上有政治、神學、統計,文學等,“像政治課,大家會在課堂上熱議對無人機、婚前性行為等話題的看法,最後寫成論文。而中國更多的是單向授課,照著課本留作業。”
  這一年,孔祥辰對美國生活不再恐懼。他覺得美國的學校和之前想象得一點也不同。以前他以為美國中學都是吸毒、打架、喝酒、開party,而他所讀的美國高中,說一次髒話都要扣分。
  9所美國大學發來offer
  報考大學時,孔祥辰查詢了美國各個大學的專業、綜合排名,最後篩選了16所學校。5月初,他申請的學校offer接連飛來。一天上課,媽媽短信告訴他,收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offer,這是他心儀的學校。“當時連課都顧不得上了,蹦著出了教室。”
  此外,孔祥辰還得到了康涅狄格大學、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等9所大學的offer。他覺得,留學這條路選對了。
  在其他考生都在備戰高考時,孔祥辰的簽證已經就緒,8月中旬,他將遠赴美國。
  如果我不出國,這今後兩天可能會決定我的一生,我覺得用這樣的考試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有些片面。 ——孔祥辰
  A10版-A11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溫薷黃穎 實習生 章瑩  (原標題:高三生的不同“徵程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q96yqdf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